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和治疗

本文作者: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疗网

重症肌无力是神经、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,经休息和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后可部分恢复为特征。临床上可分为单纯眼肌...

重症肌无力是神经、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,经休息和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后可部分恢复为特征。临床上可分为单纯眼肌型、延髓肌型、脊髓肌型、全身型和肌萎缩型。本病症状复杂,临床可呈急进性及慢性反复波动的病程。中医历代文献对本病并未见有较完备的论述,现代中医将其归入“睑废”、“视歧”及“痿证”的范畴。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是内伤虚损,或可因过劳、内伤七情、月经、分娩、外伤而加重。就其病位而言,主要责之于脾肾,重点在脾,或为脾虚中气不足,或肾气不足,或兼而有之。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都修波

1卫外不固

证见眼睑下垂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指出:“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为精”,“精之窠为眼,骨之窠为瞳子,筋之精为黑眼,血之精为络,其窠气之精为白眼,肌肉之精为约束……”后世医家据此发展为“五轮”学说,指出目部与脏腑的内在联系,其中“肉轮”——眼胞(眼睑)属脾所司,肌肉之精为约束(眼睑),《诸病源侯论》指出“目是脏腑血气精华,肝之外侯,然则五脏六腑之血气,皆上荣于目也,若血气虚则腠理开、卫外不固而受风,风客于睑肤之间,所以其皮缓纵,垂复于目,则不能开。”重症肌无力中最常见症状便是眼睑下垂,此与《目经大成》中之“睑废”、《诸病源侯论》之“睢目”、“侵风”颇为相似,故现代中医将重症肌无力归入“睑废”一症。临床上可采用益气聪明汤、玉屏风散等治疗。

2肝肾精亏

证见复视、视力下降。中医认为瞳神为水轮,属肾所主,肝开窍于目,肝受血而能视。《内经》有云“精脱则视歧,视歧见两物”。《太平圣惠方》亦指出“阳气失则目瞑,阴气绝则目盲,”重症肌无力症状中之复视,视力下降便可归入中医视歧范畴,复视与视物模糊和肝肾精血之亏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。临床上可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。

3 脾虚湿滞

证见四肢痿软无力,吞咽困难,颈软头倾,劳累后益甚,并兼见气短,声低、纳呆、便溏、面

色萎黄、脉弱等症。此属中医“痿证”范畴。

(1)外感湿邪湿邪侵入人体,留滞于脏腑经络,最易阴遏气机,使气机升降失常,经络阻滞不畅。湿性重浊、粘腻,故缠绵难愈。治疗当采用霍朴夏苓汤、三仁汤等。

(2)痰湿困脾“百病多由痰作祟”,外感六淫或饮食、七情内伤,使肺脾肾及三焦气化

失常,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痰湿,阻于脏腑可影响气机升降功能的失常,痰湿困脾则脾阳不振、脾气不足。脾主升清,脾虚则气陷,升举无能,故颈软头倾。脾虚则胃弱,胃弱则受纳无权,出现吞咽困难。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”,可采用附子理中汤、苓桂术甘汤等加减治疗。

4大气下陷

证见气短、呼吸困难,人之呼吸,为肺所司,全赖以宗气,张锡纯称之为“大气”,并认为“大气者,充满胸中,以司肺呼吸之气也。……原以元气为根本,以水谷之气养料,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,夫均是气也,至胸中之气独为大气者,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,包举肺外,司呼吸之枢机。”并指出:“胸中大气下陷,气短不足以息,或努力呼吸,有似乎喘,或气息将尽危在倾刻。”张景岳认为:“虚而多痰者……此水泛为痰,脾虚不能制水也。”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,脾虚则生痰湿,肺虚则豁痰无权,必将致痰涎雍塞,气息不畅,直至窒息死亡。临床可采用升陷汤、补中益气汤等加减。

5脾肾阳虚

重症肌无力症状伴有面色白,畏寒肢冷,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。《难经·十六难》说:“怠惰、嗜卧,四肢不收,有事者脾病也”。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脾胃虚弱。脾胃运化水谷,为气血生化之源,以濡养五脏六腑,四肢百骸,脾在体为肉,开窍于口,眼睑于肉轮亦属脾。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是病在肌肉,症在无力,恰与脾所主生理范围相吻合。脾气虚往往导致脾阳虚,脾阳虚则不能外温四末,中阳不振则本,主运化、布精微、化水湿、有赖命门之温煦,肾为后天之本,温养脏腑组织,气化水液,须靠脾精的供养,故任何一脏之阳气不足,均可导致脾肾阳虚。治疗当以肾气丸为主方化裁。

6气阴两虚

可表现为重症肌无力的各种症状,但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脾位于中焦,运化水谷精微而产生中气,脾气以升为健。如饮食劳倦,久病大病均可损伤脾气,脾失健运,则中气不足清阳不升,则眼睑下垂,肌肉不实、抬举无力,语声低微,倦怠、懒言。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津液,津液不足则可见舌红少苔,脾阴虚则胃阴亦虚,气阴不足则运化失常,脾失健运则清阳不能实四肢,故四肢倦怠无力;肺气虚则卫外不固,腠理疏松而易感,而外感又是重症肌无力的诱发及加重的重要因素。临床可用左归丸加减治疗。

7瘀血阻络

证见四肢无力,肢体、肌肤青紫,舌紫暗可有瘀斑,脉细涩或结代。本证见于重症肌无力

久治不愈者,叶天士提出“久病多瘀”,本疾病程较长,多出现瘀象,瘀血阻滞脉络则四肢肌肉失其濡养,故见四肢无力,肌肤青紫。治疗当用补阳还五汤加减。

8阴阳亡脱

表现为呼吸困难,张口抬肩,鼻气促,端坐不能平卧,足冷头汗,且汗出如珠如油,面赤躁扰,直视便溏,脉洪大、急促无根。任何证型的重症肌无力均可发展至此阶段。该型患者是由于肝肾阴虚太快,损及肾阳,肾中阴阳俱虚导致肾不纳气,气不归原而浮于上,则出现呼吸困难等危象。病情进一步发展,肾中阴阳虚极,则导致阴阳离绝则不仅呼吸困难,而且出现大汗淋漓,手足逆冷,喘渴烦躁,脉微欲绝等危重症候。此时当采用生脉饮、参附汤等。

此外,内伤七情、外伤均可导致本病的发作,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“人有五脏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忧恐,故喜怒伤气,寒署伤形; 暴怒伤肝,暴喜伤阳”。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内伤七情可伤及五脏六腑,日久可发展成以上病机。外伤亦可诱发重症肌无力。